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显著,也逐步介入了越来越多的领域,无论是参与高风险手术,还是编写繁杂的数据新闻等工作,对它们来说早已不在话下。
然而机器人似乎并不满足于此,它还希望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更多的重要角色。近年机器人似乎已经可以从工厂逐渐走入人们的家庭,甚至成为孩子们的贴身“保姆”、“助教”。
举例来说,由日本软银集团和法国Aldebaran Robotics研发的Pepper机器人可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并积极主动地作出反应。该机器人配备了语音识别技术、呈现优美姿态的关节技术,以及分析表情和声调的情绪识别技术,并可与人类进行交流。
如今的我们正处于人类—机器交互的十字路口,机器人的发展确实为人们的工作带来了便捷,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扮演的许多角色机器人仍然是无法代替的。比如现在的机器人还不具备帮孩子倒一杯牛奶的灵巧度,或者知道该如何哄睡正在哭闹孩子的细心度,如果你想把孩子完全交给机器人照顾还为时过早。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专家亨利-阿德摩尼认为“具备这些能力的机器人至少在未来20-30年内还不会到来。”
不过,阿德摩尼也承认机器人在不久的未来会在孩子们的社交、认知以及娱乐方面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在、语法和语言学习等方面,社交可以通过帮助孩子们认清、解决冲突问题、以互动的方式帮助学龄前儿童提高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机器人的互动,孩子们可以获益匪浅。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索莱斯-沈也表示,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机器人取代人类,而是为了协助人们同孩子们展开更多交流。
当然,让机器人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方面扮演角色只是这类机器人需要攻克的第一座山头。
索莱斯-沈认为机器人可以帮助教师在管理3-6岁孩子的时候发挥积极作用。例如,类似Pepper这样的机器人可以被安置在课堂中,通过Pepper内置的情绪识别系统发现孩子们之间产生的大小冲突。然后,Pepper可以利用自己内置的谈判策略来自主解决孩子们之间的冲突。
除此之外,机器人在患有特定疾病的孩子们的社交和情感教育方面也能起到独特的作用。比如,患有孤僻症和唐氏综合症的孩子或许就会因为机器人的特点而对它们产生特殊的情感,这主要是因为机器技术相较人类更加容易预测,始终保持一致的语调和高度的个性化更适应特殊孩子的需求。
当然,也有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隐私保护以及机器人对孩子们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等方面表示担忧。